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健康教育医疗新闻详细

彭城晚报:徐医附院心内二科用实力说话,领跑淮海经济区

发布时间:2013-09-05 00:00:00   
浏览量:0

做淮海经济区冠心病治疗的一流团队

 

徐医附院心内二科用实力说话,领跑淮海经济区

 

术业有专攻。


这话用在徐医附院心内二科最为合适:以冠心病治疗为主,其临床技术、综合实力均领跑淮海经济区。


全国每年有关冠心病治疗方面的重大活动,都会邀请徐医附院心内二科的专家进行演讲。同时,也会有病例参与讨论。


这就是实力,实力产生影响力。而影响力的锤炼,需要全科的共同努力。在更好地治疗疾病、服务患者方面,他们早已探出新路,并坚持践行。


大平台锻炼

 

——全国会议,每次都有病例参与讨论

 

认识徐医附院心内二科,先从治疗冠心病开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我们科室以冠心病治疗为主,这也是我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徐医附院心内二科主任夏勇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谈到冠心病的治疗,夏勇主任说,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也就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介入治疗也就是市民常说的支架术。


采访中,对于徐医附院心内二科的技术水平,我们先从夏勇主任身上进行了“挖掘”。夏主任1983年毕业,1990年从事心脏病介入工作,1996年开始做冠心病方面的介入。用“经验丰富”形容他,一点不为过。

 

2007年,江苏省卫生厅组织开展了全省第一批冠心病介入资质认定,夏勇主任是认定委员会委员,全省仅10人;2012年,国家层面组织了冠心病介入方面的资质认定,委员会成员里,涉及到江苏的仅4人,夏勇主任位列其中。

 

除此之外,在全国每年有关冠心病治疗方面的重大活动,如在北京召开的年会、论坛、沙龙等,每次都会邀请徐医附院心内二科的专家进行演讲。同时,在征集讨论病例时,徐医附院心内二科也会有病例参与讨论。


“这在淮海经济区是不多见的。”夏勇主任说,在这样的大背景、大平台上,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得到质的提升。


实践中检验

 

——不断探索新路,填补淮海经济区空白

 

这个病例发生在不久前。


76岁的王先生倍受胸痛折磨多年。在徐州其他几家大医院接受系统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后,718,抱着最后的希望,他走进了徐医附院心内二科门诊。

 

经了解,王先生患有脑梗和帕金森病多年,最近3年反复胸痛,并且多次住院治疗。在其他几家医院住院的时候,老人多次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都没有明显的异常,医生判断是冠心病、心绞痛。

 

科室徐通达博士介绍说,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一致认为老人可能存在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疾病,必须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王先生右冠状动脉近端有一大分支血管血液分流进入左心房,从而使得右冠状动脉-左房瘘诊断明确。“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是千分之七,冠状动脉瘘的发病率是先天性心脏病的百分之一,右冠状动脉-左房瘘又是冠状动脉瘘发病率的百分之三至五”,徐通达博士介绍:“如此推算,右冠状动脉-左房瘘的发病率接近百万分之一。”

 

徐通达博士介绍,右冠状动脉-左房瘘的发病率低,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差,而冠状动脉介入封堵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手术病例极为罕见。徐通达博士告诉记者:“除了病情罕见、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外,王先生是高龄患者,而且本身已患有脑梗和帕金森病,也是实际难题。”

 

722,在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周密详细的治疗方案后,在夏勇教授的主持和指导下,由徐通达博士对患者进行了右冠状动脉-左房瘘弹簧圈介入封堵术。“在老人大腿内侧的股动脉切开一个2毫米的小切口,股动脉内径相对较为粗大,适合介入穿刺手术,不容易痉挛,手术进行了20分钟,很顺利。”

 

术后第2天,王先生就能下床活动,困扰他3年的胸痛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稳定。85日上午,王先生出院。

 

还有一例值得一说。


42岁的刘先生是名矿工,活动后经常出现气急、胸闷,近来呼吸困难明显加重,而且曾三次出现过猝死状况,到徐医附院心内二科就诊后被诊断为心肌病。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科室潘德峰医生对刘先生做了CRT-D植入术,术后患者情况良好。

 

潘德锋副主任医师介绍,CRT-D的全称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它结合了CRT(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ICD(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的双重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动态监测心功能及心律的变化并自动发出警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

 

潘德锋说,回访时患者情况很好,而且从监测的数据上分析,刘先生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出现过8次的失颤,均是通过CRT-D自动复律。“据我们掌握,这是淮海经济区第一台CRT-D植入术”。

 

讨论中提升

 

——“大查房”制度,助推科室整体实力攀升

 

如何提升科室的整体实力?如何让疑难病症得到有效治愈?


采访中,吴建东主任说,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医院,徐医附院心内科承担着疑难病症的抢救与治疗工作,科室多年前就推出“大查房”制度,而且一直坚持下来,效果十分明显。


吴主任说的“大查房”,即全科人员每周集体进行一次查房,而且全科三个组每次都要各拿出一个病例进行讨论,分享各组的成功临床路径和风险规避方法等。


“大查房”制度对年轻的医生来说,传帮带作用发挥的比较明显。“提高医生的水平,丰富他们的临床经验,说到底,就是为患者服务,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治愈。”


采访中,记者恰遇夏勇主任带领大家进行“大查房”,十几名医生对一个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最后定制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徐医附院心内二科各医疗小组通力协作,已形成了疑难危重病例定期大讨论制度,对临床上棘手的病例,随时碰到随时讨论,根据患者病情实行个性化、规范化的诊疗措施,大大提高了团队处理临床疑难危重病例的能力。


护理显爱心

 

——护理素质过硬,推行“爱心护理、微笑服务”模式

 

采访中,夏主任还谈到,心源性猝死是心内科的急危重症,注重护士的业务基本能力培养、加强专科知识规范化培训,才能提高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这一点,我们走到了前列。”


夏勇主任说,徐医附院心内二科护士们的心肺复苏的能力很强,基本上都具备“单兵作战”的本事。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病人出现了紧急情况,医生迅速赶到病房时,护士已实施心肺复苏,使病人脱离了危险。


徐医附院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后,各项设施配套完善,尤其是监护设备。在心内科,时间就是生命,病房里的监护设备与护士站的显示器都是相连的,在患者出现意外的瞬间,护士们就能第一时间监测到。


不仅如此,在护理方面,徐医附院心内二科还推行“爱心护理、微笑服务”。同时,科室要求床位医生进行晚查房,即下班前要到病房看一看患者的情况。


“在这里住院治疗,不仅环境好、技术好,更重要的是医生的责任心强,把身体健康交给他们我放心。”采访中,患者周女士说。


专家推荐

 

夏勇 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副主任,心内二科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第一、二批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介入资质面试考官,是江苏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省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委、徐州市心血管病专科学会副主委、全国冠心病介入沙龙核心成员、全国心脏病介入论坛成员。获省科技进步奖6项、省厅和徐州市科技进步奖30项、医学新技术引进奖8项;获市级以上课题15项;发表论文40篇,参编专著4部。擅长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心脏病、疑难危重病诊治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周六上午


吴建东 主任医师,副教授。1989年在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进修介入心脏病学。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病人的处理有较高的造诣。1990年在苏北率先开展风湿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及常规埋藏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1992年在苏北率先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995年开展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术。擅长开展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六上午


徐通达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有深厚的内科基础,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的诊治以及危重病人的处理有较高的造诣。紧跟学科国内外进展,精通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疾病等疑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于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及起搏器植入术等,多次参加全国性心脏介入会议,并有多篇论文及病例在大会上交流。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淮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淮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参编论著一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潘德锋 副主任医师 硕士,在徐医附院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10余年,始终工作在临床一线,熟练掌握心血管内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治,在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曾于2010-2012年参加第九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执行援外任务。擅长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尤擅长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及教材三部,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彭城晚报:徐医附院心内二科用实力说话,领跑淮海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