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晨报:徐医附院动态调强放疗技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高精度 高剂量 高疗效 低损伤 技术淮海经济区领先
徐医附院动态调强放疗技术提高患者生存率
4月15日—21日是第十九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保护环境,远离癌症”。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现阶段,肿瘤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徐医附院放疗科主任章龙珍告诉记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有55%的肿瘤是可以治愈的,其中经外科手术治愈者占27%,放射治疗为22%,化学药物治疗为6%,“由此可见,放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杀灭肿瘤细胞,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成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或损伤,因此在肿瘤的放疗中认识和掌握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作用非常重要。”
章龙珍主任介绍,从理论上讲,只要给予肿瘤区域足够剂量的照射,肿瘤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耐受能力限制了照射剂量,“也就是说,医生给予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往往是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所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而不是完全杀灭肿瘤所需的剂量,即在控制肿瘤(治疗益处)和正常组织损伤(危害)之间寻找平衡点。忽视了任何一方,不但可能达不到放疗所应达到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因治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损害。”
徐医附院放疗科用实力说话
徐医附院放疗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苏北地区集现代设备、高级人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该科以最佳疗效为目的,以现代影像技术(解剖影像和功能影像)与现代放疗技术紧密结合为平台,实现肿瘤的诊断、分期、靶区勾画、治疗计划和照射的一体化。该科现有病床114张及1000平方米的放疗大厅,拥有美国Varian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大孔径模拟定位机、后装治疗机等国际一流的诊疗设备。现有医、技及护理人员3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3人,高级职称8人,硕士生导师5人,专职放射物理工程师3人,19人持有国家规定的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本科以上人员占90%。高层次学历人数在徐州市放疗科同行中排名第一。
为了提高肿瘤区域照射剂量,同时尽可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徐医附院的放疗技术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历程,由最初的常规放疗技术,到如今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调强放疗技术。而放疗技术的发展都得益于放疗设备的更新及计算机在放疗领域的应用。
“常规放射治疗,又称二维放射治疗。多采用2-3个照射野对病灶实施照射。由于照射技术自身的局限性,该照射方式后期放射损伤发生率较高,病灶区域剂量分布不均匀,肿瘤局部控制率低或复发率高。”章主任向记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二维放射治疗的射线照射就像手电筒灯光,随着距离增加向外扩散,相邻的两个照射野衔接处易形成冷点或热点,导致冷点区域肿瘤复发或热点区域放射性坏死。
“鉴于以上缺点,目前,徐医附院常规放疗已经很少应用,多用于表浅肿瘤的照射,如皮肤肿瘤、乳腺癌术后局部补量等。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立体定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章主任进一步阐述,调强放疗是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基础上的改进。这种技术能使照射野形状和肿瘤性状完全吻合,并在电脑系统中形成更为精准、直观、形象的三维立体形状,受照射的肿瘤区域内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强度可以按治疗需要调节,“就像舞台灯光一样,除了全舞台照明之外还会对主角给予更强的灯光一样,放疗在给整个肿瘤照射的同时可以对容易复发的部位更强照射。因此,该技术既能使肿瘤组织得到较高剂量的照射,又能显著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与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的肿瘤控制率和周围正常组织保护两方面都据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放疗设备的不同,调强放疗又分为动态调强技术与静态调强技术两种。
章主任介绍,静态调强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多叶光栅的运动,将每个照射野分成若干个小的子野,在实施照射时,叶片运动到第一个子野规定的形状及位置停下,开始照射,达到规定的剂量后,叶片再运动到下一个子野规定的位置及形状停下后,再照射,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完成整个区域的照射。“但该技术照射时间较长,每位病人治疗时间大概需要20-30分钟。病情较重的病人难以耐受长时间的固定于同一体位不动,会产生一定的位移,影响治疗的精确性;照射时间越长,器官运动对照射区域的影响越大,影响照射的精确性;另外,步进式照射子野之间的衔接也影响病灶区域剂量分布的均匀性。”
而动态调强则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多叶光栅作变速运动,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照射野,与此同时,加速器不停地以变化的剂量率对病灶区域照射。类似于探照灯扫射一样,快速地完成整个病灶区域的照射。该治疗技术的特点就是治疗时间较短,每位病人治疗时间大概6-8分钟,病人的耐受性好;短时间内器官运动对病灶变形及位移的影响小,治疗的精确性较高;无射野之间的衔接问题,剂量分布均匀性及肿瘤靶区的适形性好于静态调强,“动态调强技术既能确保肿瘤区域得到高剂量照射,又能有效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受到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精确放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主流技术,而精确定位及精确的靶区勾画是实施精确放疗的前期条件,其依赖于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章主任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徐医附院现阶段开展的功能影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常规调强方式治疗,都是在CT定位下进行三维重现,确定病灶大小和范围,“但CT定位下的靶区勾画,由于解剖图像的局限性,难以区分肿瘤周围的炎性水肿、不张组织区域,导致照射范围偏大,使调强放疗的优势受到影响。”章主任说,目前徐医附院所采用PET-CT下定位,这种定位方式能将组织功能代谢变化(如增殖状态、缺氧状态、凋亡等)与CT清晰的解剖学结构特征相结合,有效地将肿瘤组织与炎性及不张组织区分,对肿瘤区域进行精确勾画,有效地减少了照射体积,充分发挥了调强放疗的优势。
据了解,徐医附院自2009年开展此项目,共治疗鼻咽癌患者50多人,3年生存率达到98%,效果非常好,且正常组织辐射损伤较低。目前,徐医附院是苏北唯一一家开展此技术的医院。
新闻链接
专家简介:
章龙珍,女,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学院影像学院副院长,徐医附院放疗中心副主任,徐医附院放疗科主任。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教学及科研二十多年,在肿瘤放疗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靶向生物调强放疗、基因增敏放疗等方面在苏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现为徐州市肿瘤学领军人才,省“六大高峰人才”, 徐州医学院优秀人才,徐医附院优秀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卫生厅、省教委及徐州市科委课题多项。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其中SCI 4篇,主编及参编教材5部,其中英文版1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2奖、二等奖3项。2012年赴美国UNC肿瘤医院学习6个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一、五上午。
王侠,女,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医、教、研二十多年,擅长盆腔肿瘤(如宫颈癌、膀胱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的综合治疗及各种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如常规放射治疗、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插植内放疗、三维适型放射治疗和调强放射治疗以及放化同步治疗等。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六上午。
姚元虎,男,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97年获学士学位,2005年获肿瘤学硕士学位。从事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放射治疗工作十余年,擅长于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肿瘤的的综合治疗及各种放射技术的临床应用。曾先后被评为徐州医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医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徐医附院优秀青年骨干医师。获省教育厅及徐州市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获徐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专著1部。2012年赴意大利Siena大学综合医院学习3个月。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唐天友,男,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从事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放射治疗工作十余年,擅长于头颈部肿瘤尤其鼻咽癌的放化综合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等。曾获徐州市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获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1项。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辛勇,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肿瘤放射物理工作十余年,对各种肿瘤放疗计划的制定、靶区优化、验证及放疗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保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徐州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徐医附院中青年骨干”。获徐州市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收录文章1篇,核心期刊5篇。2012年在日本东京都癌症中心医院访问研修3个月。
(2013年4月24日 A9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