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医院动态详细

5·12护士节征文二等奖展示

发布时间:2019-05-10 00:00:00   
浏览量:0

她与他们

(东院心内科陈一慧

一:初入临床

她,刚刚进入临床工作不久,年轻气盛,遇事冲动,总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个她,从那天开始,完全变了,对待病人,话语温柔;对待同事,乐于帮助;对待问题,迎面而上。

那天的夜班很忙,手术很多。她马不停歇的工作着,“2床呼叫”,“8床呼叫”,“2030床手术回来了。”......铃声不断,呼叫不断,她的耐心到了底线,就在她浑身负能量,想要发泄的时候。“护士,看你忙的不轻,也没吃饭吧,我正好去买饭,给你带一份。再忙也得吃饭啊,我没什么文化,但是人是铁,饭是钢我还是懂的。嘿嘿。”一句句关心的话钻到她的耳朵里,抚平了她那抱怨而不满的内心。她笑着拒绝“谢谢您了,我不饿的,您快吃饭吧,外面挺冷的,赶紧回房间暖和暖和。”不由分说,病人把饭塞到她的手里就离开了,她拿着热乎乎的饭望着病人的背影,呆了一下,灯光下的她,眼角红红的。把饭放下,她继续换水、巡视病房、写记录,但是此刻的她,干劲十足,少了一分抱怨,多了一分耐心和认真。

二:生命的脆弱

她,在临床上已工作了2年,小小的个子,却浑身充满着能量,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巾帼不让须眉。每天穿梭与各个病房,给病人解决各种问题,与病人愉快的交谈。她不知道,她的微微一笑,给病人送去了多少温暖。就是这样一个她,有一天在病人面前眼眶也充满了泪水。

有人说揭开人生帷幕的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护士。她,正经历着:

“护士,护士,快来快来”,听见急促的呼喊声,她如往日一般立刻冲出护士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病房。“我妈妈怎么了,快,快来看看,她就吃了一口面啊,怎么就倒下去了,快,快救救她……”一边听着家属的哭诉,她一边拍打病人,没有反应,摸颈动脉,没有搏动,胸外心脏按压,叫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她以最快的速度与死神赛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1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病人还是没有反应。但是她仍不放弃,继续按压着。家属的哀嚎、医生护士的汗水,没能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医生宣布死亡。她望着家属那难过的眼神,看着病人发绀的嘴唇,听着监护仪不停的报警声,她的心中翻江倒海,却无能为力。她眼中含泪,轻轻走过去,拍拍家属的肩膀,哽咽着说了句“请节哀”。

夜深,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白天的情景在她脑海中不停的闪现,无法入睡,她还记得昨日与病人交流时的情景,“护士,我感觉我好多了,应该很快就能出院了吧。”阿姨开心的笑着说道。而今天,她却永远的离开了。脸上凉凉的,她伸手一摸,是眼泪。她明白,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人,有的是短暂的相遇,然后健康的离开,但有的人可能就是最后的相处。所以这一晚开始,她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精心的为每一位病人维护健康,呵护生命。

三:破茧成蝶

她,如今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坚守了5年。这5年,她从一个脾气暴躁、做事冲动的小护生完美蜕变成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护士;从一个青涩的护士完美蜕变成科室的护理骨干。

是的,她就是我,这些年,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经历过无数次无论医护怎样尽心救治,都不能把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的场景;但同样,更多的时刻,我见证了生命的顽强,因为病人的坚持,医护的不放弃,使得病人重获健康,展露笑容,这让我觉得再忙再累都是值得的,也让我深深感受到护理职业的伟大。

此后余生,我愿继续在护理工作中努力着,用我的真心和精湛技术呵护每一位病人,使病人的生命延续,健康重现,与他们编织更多美好的回忆。

 

 

 

 

 

.

(东院神经外科蒋美娟)

当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思绪良久,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出色的文采,但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只为那个感动了所有医生护士的善良父母和坚强的宝宝,给予我们的“信”与“任”……

那时,东院脑外科刚成立没有多久,我还在哺乳期,刚回到临床,一天早上,当我来到科室就听到了一个宝宝撕心裂肺的哭闹声,声音已经嘶哑,当时很纳闷宝宝发生了什么哭的那么痛苦,父母没有哄哄吗?原来昨天下午收治了一位脑积水4个月大的宝宝,这里我暂且叫他祥宝宝,听夜班同事讲他已经哭了整整一夜,祥爸祥妈各种哄睡方法都用过了。看着哭的声嘶力竭的祥宝宝在爸爸怀里不安的哭闹,扭动,我的慈母心瞬间泛滥了!当我接过来,像平时哄自己女儿一样,抱在怀里轻轻的打着节拍,哼着小曲儿,祥宝宝居然慢慢停止了哭闹,睁开漂亮的小睫毛,黑亮的大眼睛看着我,瞬间有种难言的亲切感,总觉着我要帮他做到你什么。虽然祥宝因为脑积水,头围已经变的很大,成了“大头宝宝”,但他长得很漂亮!那一天,祥宝宝是在我们同事的轮流抱抱中度过的,因为祥妈妈接过去他就哭,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跟我们很有缘份!

先天脑积水,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却也很棘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就能一帆风顺,但是好运似乎没有眷顾这个贫困的家庭……手术很顺利,预后却不怎么理想,祥宝宝发烧了,脑积水引流效果并不怎么明显,情况依然不好……后期巨额费用,一次又一次腰穿,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手术在等着他!但是祥宝宝很坚强,除了第一天的哭闹,以后相处的几十天里几乎没有听到他声嘶力竭的哭声,在他能睁开眼睛的时候他会冲着自己的妈妈笑,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安慰自己的妈妈!

祥宝宝情况在慢慢恶化,前期和后期的巨额费用让这个已经辗转多家医院的家庭无力承担,医生的谈话也很透彻,祥宝宝的父母商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顶着红肿的眼睛告诉我说,他们想器官捐献!让祥宝宝去帮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问我能不能提供器官捐献的途径!听到这样的话,我整个人都愣了楞,试问哪个家忍心将自己的孩子解剖,如若父母没有足够的觉悟和高尚的情操,如若不是对医生护士的足够信任,怎么会做出这种伟大的决定!我当时瞬间被这对父母的善良感动了,在这几十天的相处中,祥爸祥妈心态一直很积极,待人总是未语先笑,对我们更是给予支持与尊重,虽然物质上贫穷但是思想上却没有因为贫穷而贫瘠,是对很有素养的父母!

家人因为费用想过放弃,想过捐献想宝宝的器官,看着小小的一个他面色惨白的躺在床上,我们不忍心啊!解医生知道后找他家人长谈了一次,我们劝她从“轻松筹”平台获得帮助,不能因为没有钱而放弃治疗,大家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给予祥宝宝捐助。当祥妈妈知道可以从平台得到帮助,我们也不放弃救治的时候,她在那一瞬间的神情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母亲在亲眼看着自己的宝贝走向死亡无能为力,痛苦、绝望之后光明乍现,柳暗花明的欣喜、激动,那是一个生命的希望。

在大家的不放弃、不抛弃,父母与子的难以割舍,亦或是祥宝宝的坚强不屈,小宝贝的病情居然慢慢的好转,并顺利出院。也许,这种事情在我们医院很常见,但是来自与他父母对我的震撼与启发,对于生活的感叹却是深远而持久的,与其说“我和患者之间的故事”倒不如说 “患者和我之间的故事”。

现在,在微信朋友圈会经常看到祥妈妈发的状态,有祥宝宝的,也有她自己的,祥宝宝恢复的很好,已经与正常同龄人无甚差别,她自己也在积极的学习医学知识,从网络教育、从各种妈妈群,不断地去学习并传播医学常识,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宝宝,看着她不停地要求进步,不断地学习,仿佛也在无形中督促我更积极的去完善我的护理工作、更乐观的去面对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困难。一个母亲的伟大,表现在大处亦张显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一个母亲对于子女的影响力是深刻而隽永的,虽然祥宝经历了各种病痛,但他似乎并没有在心里上留下伤痕,现在他是个开朗、爱笑的孩子,这是她坚强、乐观的母亲的功劳。

如今的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前几天网上疯传某镇政府在“扫黑除恶”的宣传资料中将医生列入中国十大黑心企业之首,虽然事后发布了致歉声明,但政府的做法无疑是在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上火上浇油,寒了多少救死扶伤者的心,如果祥妈妈当时对我们哪怕有一点点的不“信任”,我们也做不到全力以赴、倾情相助,也不能彻底付出“责任”所在,所以请让我们——

总是心怀温柔,

待人总存善念,

做事总留余地,

遇难总是微笑,

希望才能总是降临!

 

 

 

 

 

关注伤口,从你我做起,从此刻开始

(东院普外科王玉芹)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动人的语言,今天,我就想聊一聊自己,谈一谈我与伤口的那些事。

我是一名护士,徐医附院两千名护士中非常普通的一个,工作中像是有着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神功,也总是充满着持续的热情与激情。我打心底里热爱我的职业,热爱我的医院。毕业十年,是徐医附院培养了我,让我成为一名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的护士,不管外界如何评价,我永远都是自己最骄傲的白衣天使。

最初接触伤口,源于一名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下肢静脉溃疡,又称“老烂腿”,是下肢皮肤的开放性损伤,表现为伤口渗液、异味、疼痛等且经久不愈。因为伤口换药一直是医生的工作,所以起初我们对伤口的关注主要在伤口观察和心理护理方面。20178月科室收治了一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总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可是也难掩他笑容背后的烦扰。老人双下肢静脉血管阻塞已经非常严重了,多年四处寻医问药,都没有治好他的老烂腿。老人很是沮丧,为什么就没人能治好他的腿呢?他经常喃喃自语:“眼看着腿上的溃疡从一个发展到两个再到今天的五个,每天伤口好像都在变大,又不停的流液,哪里也去不了,也什么都干不了,真恨不得拿刀把腿砍了,也就解脱了”。当时,我只是单纯地觉得老人很痛苦,至于拿刀把腿砍了之言,纯属夸张,但是这些想法,在我日后的伤口护理中逐渐被改变,因为太多伤口患者都对我诉说了同样的感受。经过会诊和讨论,该老人的腿已经没有手术的机会了,医生为老人制定了积极的治疗方案并给予了换药处理,只是老人的伤口却未有一点好转的迹象。老人的无助、痛苦日益明显,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了。那时,我对伤口护理知识还是一片空白,但是我想帮助这位老人,既然他的烦恼源于那一个个伤口,那么我就想办法把他的伤口给治好。说做就做,首先是查阅国内外文献和指南,然后是请教伤口护理专家,最后和医生一起制定出针对该患者的伤口管理方案。接下来,就是和患者谈话,因为不能向患者保证预期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理解。老人非常感动,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说任何方法他都愿意试一试。老人说,“希望”这东西,有与没有,对人来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老人愿意接受任何结果,只是恳请我能全权负责他的伤口护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奇妙,它像一股力量,别人倾情给予,你便会必竭尽全力。从观察、评估到伤口换药,再到压力治疗,每一步我都亲自操作、记录,同时留下每一次换药伤口照片以作前后对比,也总是第一时间和老人分享伤口的变化情况。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晰记得那时我们每一次打开伤口时的表情,有看见新鲜肉芽时的欢喜雀跃,也有未见好转时的失望落寞。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历时两个月,老人的伤口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老人出院那天,激动地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姑娘,谢谢你们,你们不仅医好了我的腿,更是医好了我的心啊,以后我再也不用因为满腿的脏水和满身的异味在人前抬不起头了!”老人最后道出内心最深的秘密:那些伤口不会要了他的命,却一直在伤他的心。那些没有尊严的日子,他终于要摆脱了。真心替老人高兴,也衷心地感谢这位老人,是他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正式开启了我的伤口护理管理之路。

有句话说,如果是真爱,那就用尽全力去爱。我爱伤口护理这个专业,所以,我想竭尽所能去做好这份工作。首先是不断学习、积累专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阅读各种伤口护理书籍与文献,通过系统学习来夯实基础;利用周末去听伤口护理大咖的课,开拓思维、汲取精华;参加各种伤口案例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累经验。其次是用爱心与实力去赢得患者的信任。在伤口护理过程中,我时常听到患者对伤口的抱怨,有时是疼痛,更多时候是挥之不去的焦虑与羞耻。我的一名女患者,伤口是放疗引起的会阴部深部损伤。肿瘤科请会诊的时候,我是犹豫的,因为不确定伤口的性质,如果是癌性伤口,预后不容乐观,加上是隐私部位,护理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患者救治欲望非常强烈,她是一名教师,她说伤口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她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更让她内心充满了耻辱,那些伤口散发出来的臭味,让她连走向讲台的勇气都没有了。她说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痛楚,之前求治的几家医院都说没有好的治疗办法,这样的答复像刀一样割裂她的心,撕碎了她对生活的希望。是她的话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病耻感。我很同情她,我知道如果我们不帮她,那她真连最后的希望也没了。我决定试一试,为了患者,也为了我自己能够安心。对于该患者的治疗,我们采取多学科协作会诊并制定严谨的治疗方案,确定伤口的性质后,再逐步给予清创、促愈合等措施,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四个月的精心护理,患者的伤口已经恢复得很好了,深度已由4cm变为0.5cm,面积也由4 cm*5 cm缩小到1 cm*1cm,且没有任何异味,相信伤口完全愈合已经指日可待。现在患者已经回到属于她的讲台,也找回了曾经的快乐家庭生活。看到患者脸上逐渐散去愁容,我想没有什么比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更让人值得期待了吧。

我用爱心与技能护理每一个伤口,关爱每一位患者,也赢来了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去挑战更复杂的伤口,使我更能充分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赋予我们的深刻内涵和责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伤口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如何让这些患者求医有路,又如何为他们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真正解决他们的困扰,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且亟待付诸行动的一件实事。徐医附院作为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医院,发展好伤口护理专业,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肩上的责任,更是广大伤口患者对我们的期待。

从前的我,犹爱鲜花,因为鲜花能给人们以勇气去爱自己所爱。现在的我,更爱粉红色的新鲜肉芽,因为它们能给伤口患者们以希望去追求平静、幸福的生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十个人的力量就是无限的,关注伤口患者,从你我做起,从此刻开始。

 

 

 

 

 

护士的故事投稿-玫瑰天使

(胃肠外科孙霞)

“小孙,那个……他走了,不受罪了,谢谢你!改天有时间去徐州看你,造口袋只用了两个,剩下的那些回头带来给其他病人用吧。”听到如此哽咽的声音,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我仿佛看到了患者那双充满恐惧和无助的眼睛,仿佛听到了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的眼泪控制不住的流下来。是难受,是压抑,更是对生命逝去的那种无奈。

打电话的是沛县的一名患者家属,患者叫刘爱林,是一名公务员,夫妻二人均已内退,儿子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突,人有旦夕祸福,刘爱林患了胃癌,这个晴天霹雳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他们瞒着儿子进行了手术和化疗,过程也算顺利,刘爱林的体重从术后的54公斤增加到了65公斤,复查结果也都不错,夫妻俩比较欣慰。春节之前,也就是术后第10个月,刘爱林突然腹痛,再次入院,被诊断为“肠梗阻”。各项检查显示癌细胞已经广泛扩散,为了挽救生命,不得不再次手术,而这次只是为了解除梗阻,姑息性行“肠造口”术。

虽然患者术前有思想准备,还是被肚子上的造口吓懵了。在单位大小也是个领导,比较注意个人形象,现在在肚子上做了造口,大便从肚子上出来,以后还怎么出门见人啊?术后患者情绪比较低落,一直沉默不语。发现这一状况,护理小组加强了对他的关注,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外,重点工作放在了他的心里疏导上,鼓励他说出内心的感受。主任还特地安排了一位造口术后的患者和他同病房,与他交流术后的心理变化及生活护理经验。渐渐地刘爱林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和支持,慢慢地开始接受造口,对我们敞开心扉。

由于病情的限制,刘爱林的造口是在手术切口上的,而且是袢式造口,带有较大的支架管,这给造口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造口治疗师,我义不容辞担起了这项工作。有一次在造口护理时,刚清洗完造口,大便喷涌而出,我赶紧拿纸去接,但是大便又稀又多,还是污染了双手,家属苏阿姨一脸歉意地说:“怎么这个时候出大便,你看,都弄小孙手上了,赶快洗洗。”“没关系,阿姨,这是他肠功能恢复了,是好事。再说这些都是叔叔吃下去没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只是有点味道而已,我不嫌脏。”真的不是故意安慰他们,平时在家嫌孩子的大便臭,却从来不嫌病人的大便臭,也可能是职业因素的影响。

由于造口位置的特殊性,刘爱林的手术切口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感染,虽然切口表面愈合得只剩下一个小口,但在切口下面形成了很深的窦道,从小口里不断流出脓血性液体。对于这样的感染伤口,我根据湿性愈合理论用新型敷料给他换药,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从不耽误。换药时得先把窦道例的分泌物挤出来,再用镊子伸到窦道里清理,即要把里面清干净又要尽量减少患者疼痛,每次换药都不会低于半小时,累的全身是汗,腰不能直,腿不能弯,但是看到那干净的切口、造口和那张满是感激的脸,听到那句发自内心的“谢谢”,所有身体的不适瞬间就被化解了,这不正是我的职业价值所在吗?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护理,患者的伤口愈合了,造口上的支架管也拔掉了,我又手把手的教会了家属更换造口袋。“多亏了小孙,要不然你这肚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好。回头可得好好谢谢小孙。”家属连连感谢。

由于病情进一步恶化,刘爱林什么都吃不下去了,连喝水都吐,腹痛也越来越严重了,使用镇痛药的频率也越来越频繁。说实话,我都不忍心进他那个房间,看着患者那么痛苦,而我却一点办法都没有,除了安慰鼓励还是安慰鼓励,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无奈。这时的苏阿姨承受着即将失去丈夫的痛苦,还要在病房强颜欢笑,因为她没有告诉丈夫实情,心理压力很大,一有空我就陪她说话,有时只是听她倾诉。就这样坚持了10多天,夫妻二人决定转回沛县医院。出院那天我送他们到电梯口,多么希望电梯的门关得慢点、再慢点,如果可以永远不要关上。就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泪水喷涌而出……我知道这是和一个生命的道别,不!是诀别!后来苏阿姨给我发来这样的微信:“小孙,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遇见了你,你给我支持和鼓励,虽然我们在医院相识,但是就像早已熟知。在这里我可以对你诉说心里的苦闷,得到你的理解和支持使我一生对你感激。真的谢谢你,以后常联系,咱就当亲戚走。”一周后我接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个电话。

工作10余载,经历太多个“刘爱林”,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每一个真诚的微笑都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扬起生命的风帆,我们每一个训练有素的动作都牵着无数的生命。成为专业的造口治疗师四年多,我深深体会到这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我们的工作时间不单单是八小时;我们常年弯腰操作致使腰椎落下不同程度的“老毛病”;我们一边清理“人体垃圾”,一边抚慰心灵……我们是造口治疗师,我们低调地忙绿在医院各处,穿梭在“玫瑰花丛”中,是造口人心中的“玫瑰天使”。我们也知道苦知道累,但我们无怨无悔,不为别的,只为患者眼中那份沉甸甸的希望。

突然想起特鲁多的那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会说话的眼睛

(肿瘤外科聂媛媛)

我是一个俗气置顶的人,看山是山,看海是海,却唯独忘不了看过的那双眼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那个如花一样的女孩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她没有好看的脸蛋,但是有会说话的眼睛。虽不大,但是囧囧有神。有时候打动你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历史,而是在你转眸的瞬间。

今天,我要说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一个14岁的女孩。如果没有这场疾病,她应该开心的在学习里努力的上课,开心的玩耍,过好灿烂美丽的一生。小小的年纪,被诊断出胃癌,恶性程度还极高。对于一个花季少女,这是多大的打击。一般人确实不大愿意来肿瘤外科

,可能也是因为名字稍微不让人那么舒服吧。似乎外界而言,肿瘤意味着不好的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也是,即使是医务工作者,当检查出肿瘤,内心也是翻腾万分。科室的一个小姐姐是检查出有息肉,就痛哭了很久很久。所有的结果,我们怎么能不知道,只是到自己身上却是那么的悲伤。有些悲伤不必掩饰,发自心里;有些遗憾,我们怎么不懂得,只是无能为力。

那个女孩喜欢笑,就称她为阿笑吧。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她初进医院,充满了不安,担心和害怕,当然,在不安中也有好奇和小窃喜。大概可以光明正大的不写作业了,还可以有好多零食吃,年少的时光总是那么容易满足。很快,她就安排了手术,就在被手术室师傅

推走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女孩对未知的恐惧。那天下午,阿笑回到了病房,接她手术的虽然不是我,但是我依然感受出她露出懂事的笑容,为的是让家人放心。

手术后,阿笑恢复的很快,状态也很好,术后第一天阿笑就在妈妈的搀扶下坚持下床了。虽然术后伤口很疼,但是她依然坚持着。 由于术后需要大量补液,我们外科术后通常都会大量肠胃营养,病人们通常会成为“牛奶”,我们则称之为“大袋”,那是因为它确实是大,有2000ml-3000ml,通常液体的浓度还很高,比较损伤血管。一般情况下,都会植入CVC,用于输注这种液体。考虑到阿笑年龄比较小,就没有置入这种针。这也给阿笑输液带来的巨大的难度。一般小留置针能留的时间不长,再加上这种高浓度的输注 ,一般留置针不到两天就得换了。同时,阿笑的血管也不是很好了,不出所料,今天,阿笑的留置针不行了,需要更换了。我忐忑的去了,因为年资尚轻的我,也不确定能不能给她打上。扎上止血带,我开始仔细寻找血管。家属在旁边不停的说,我家闺女的血管不好找,真是辛苦护士了,又给你添麻烦了,真是不好意思呀。阿笑还是如她的名字一样,微笑的对我说“阿姨,我血管不好找,真是麻烦您了”。对于我来说,心头一暖,暖的是她对我说话时,眼里闪闪的光,仿佛天天的星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看到的阿笑的繁花似锦,满园春光。

但是进针,还是看到阿笑的眉头紧皱,她一定也是疼的吧,只是不想让我紧张。不负众望,成功了,自己如释重负。阿笑都会很爱心的说,谢谢阿姨。那弯弯的眼睛让我扫除了一身的疲惫。快乐是真的可以传染的。因为阿笑,每次走过她身边,都会被传染。

虽然此刻她应该在校园里开心的上课吧,但是想起她,想起每次给她换水时候的感谢,那是人性最真诚最美好的一面,是会深刻在人心底久久不能抹去的。很开心,她出院后还给我打过电话,问我最近怎么样,我善良的姑娘,还记挂着关心她的每一个人。

诺大的城市,绵延无尽,并非是我看见的让我停住脚步,而是我所看不见的。那些看不见内心的希望与美好。对于生命最真实的敬畏,对于命运最灿烂的笑容。这一生我们都在失去,不妨大胆一些,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满怀希望,继续前行。不要让每一天都是无谓的重复,应该每一天都是最精彩的一天。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前行,为了我们爱的人,为了爱我们的人,愿我们活成自己最想成为的人。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5·12护士节征文二等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