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血液科在Blood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而此过程主要由蛋白激酶(PTK)和去磷酸酶(PTP)所调控。研究显示,PTK通过介导胞内信号蛋白磷酸化在调控血小板活化和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定量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乔建林团队前期发现血小板活化后多种蛋白激酶磷酸化显著增加,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0(STK10)磷酸化水平增幅最大(Wang et al., Blood 2022),提示其可能参与调控血小板功能,但其在血小板功能中的具体作用未知。
近日,我院血液科乔建林教授团队在血小板和血栓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K10 regulates platelet function in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thromboinflammation ”为题,发表在血液学领域顶级期刊Blood(IF=23.1,中科院1区Top期刊)。
该研究首先在血小板内检测到STK10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索其在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团队构建了血小板特异性STK10敲基因小鼠。利用出血、动脉血栓和血栓炎症(败血症)模型,研究发现敲除血小板STK10显著抑制血小板参与体内止血、动脉血栓形成及血栓炎症反应。体外血小板功能分析显示,敲除STK10显著抑制了血小板聚集、alpha颗粒释放、促凝活性、aIIbb3活化、血小板铺展和血块收缩。定量磷酸化蛋白组学分析发现,敲除STK10引起血小板活化后多种差异蛋白的磷酸化,而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血小板活化、细胞骨架重排、focal adhesion等。进一步通过利用IP-MS方法,鉴定到整合素连接蛋白激酶(ILK)是STK10蛋白激酶的底物。敲除STK10显著降低ILK的磷酸化水平。而ILK被报道参与调控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最后,为探索本研究发现的临床相关性,研究团队检测了败血症(血栓炎症)病人血小板中STK10和ILK的活化,发现同健康人群血小板相比,败血症病人血小板中STK10和IL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同时血小板活化水平(P-selectin表达)也显著升高,提示STK10/ILK的过度活化可能参与败血症中血栓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本项研究揭示了蛋白激酶STK10在调控血小板参与动脉血栓和血栓炎症反应中的新机制,为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潜在策略和靶点。
论文通讯单位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李莹莹和朱慧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乔建林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和面上项目资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