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改明确了“时间表”,又确定了“线路图”:今后三年,全省各级财政将新增投入418亿元,主要用于医改五大重点项目。这是记者7月24日从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医保“全覆盖”,让各类人群都“看得起病” 我省医改“重头节目”之一是:“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 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妥善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将160多万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到2011年,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要稳定在95%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覆盖所有困难家庭,力争实现应保尽保。 三大主力人群大病报销比例均有提高。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医保报销上限和报销比例,2010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实际住院费用补偿比达到45%以上。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少得病” 我省将大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平地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目标是让群众“少得病”。 重点人群普建电子健康档案。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从今年起,重点推进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加强健康管理,力争到2011年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在农村达到60%、城市达到90%,其他人群达到40%以上。 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今年起,全省新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35岁至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等项目,并适时充实调整,更大范围地防控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标准提高。2009年、2011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别提高到不低于15元和20元。鼓励各地在省定项目基础上增加服务内容,提高人均经费标准。政府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改变公共卫生机构依赖服务收费维持运转的状况,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落实。 打造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方便群众看病 “让群众一般疾病能够在基层解决,做到‘小病不出镇村、社区’”,是我省医改重要目标之一。 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到2011年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严格界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宜技术、适宜设备范围和基本药物,采取制定分级诊疗标准、降低收费和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升级。2010年前完成经济薄弱地区700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万个村卫生室设备装备任务。在此基础上,省继续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到2011年省扶持300个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套。到2011年,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达到标准要求,乡镇卫生院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能力,村卫生室切实承担起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治。 使用“零差率”基本药物,让群众“吃得起药”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使质优价廉的药物得到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是从整体上降低群众药费负担的重大举措。我省将加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做好基本药物遴选,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到2011年,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公立医院要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优先使用。今年年底前,30%的县(市、区)落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及相应的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让群众看病少花钱 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省政府决定,省里选择镇江市和1家省直医院进行改革试点,鼓励各辖区市自行组织试点,或选择1-2家公立医院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等重点和难点方面积极探索,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经验,2011年起在全省逐步推开。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补偿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扭转公立医院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岗位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大力改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