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报道我院双源CT文章:心血管成像的新里程碑――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双源CT在
发布时间:2009-02-06 00:00:00
浏览量:0
心血管成像的新里程碑――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双源CT在徐医附院投入使用 2009年1月8日,苏北地区首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源CT在徐医附院正式投入使用。它的成功装机运行奠定了心血管成像的新里程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双源CT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效率和信心,扩大了CT的临床适应症,也明显提高了患者接受检查的舒适性。双源CT在心脏成像上具有极其突出的优势,能替代有创的DSA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与术后随访,还可以显示更多心脏结构的细节,为更早期的诊断、更快速的评估和更精确的随访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应用,将能挖掘出更丰富、更细微、更本质的疾病信息,将有利于更多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必将在该院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双源CT,笔者特意走访了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徐凯教授。 笔者:徐主任,首先请您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关CT机的发展过程。 徐凯主任:CT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的英文简称,是近代飞速发展的电子计算机控制技术和X线检查摄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T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在1969年研制成功,先用于颅脑疾病诊断,后于1976年又扩大到全身检查,是X线在医学领域中的一大革命。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当X线射向人体组织时,部分射线被组织吸收,部分射线穿过人体被检测器官接收,产生信号。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疏密程度不同,X线的穿透能力不同,所以检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就有了差异。将所接收的这种有差异的射线信号,转变为数字信息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输出到显示的荧光屏上显示出图像,这种图像被称为横断面图像。 CT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对病人来说无痛苦,其密度分辨率高,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非常小的病变,直接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它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的相对空间位置、大小、数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在疾病的病理性质诊断上则存在一定的限制。 在进行CT检查时,目前最常应用的断层面是横断面,断层层面的厚度与部位都可由检查人员决定。常用的层面厚度在1~10毫米间,移动病人通过检查机架后,就能陆续获得能组合成身体架构的多张相接影像。利用较薄的切片能获得较准确的资料,但这时必须对某一体积的结构进行较多切片扫描才行。螺旋CT可以对人体某一结构或部位进行体积扫描,可以避免小病灶的遗漏,并且可以三维成像,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 笔者:徐医附院引进的双源CT机和多层螺旋CT机有何区别呢? 徐凯主任:双源CT与常规多层螺旋CT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双源CT机架内设置了2套X线球管和2套64层CT的探测器系统,而普通的64层CT只有一套,从而把CT的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提高到更高水平,是当今最快的CT扫描机。20世纪70年代,CT刚刚被发明的时候,每扫描360度需要几分钟,而现在使用双源CT最快扫描时间仅为0.083秒,且曝光剂量比传统CT少50%,大大降低了辐射剂量,是CT技术上的一次新革命。 双源CT的出现,不仅是CT设计思路的一种突破,它进一步解决了过去心血管CT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它的两套成像系统在心脏CT领域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它的出现将使CT在心血管影像领域的表现更加优异。 笔者:双源CT独特的优点有哪些? 徐凯主任:双源CT的出现解决了CT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是CT领域出现的十分重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扫描速度快。由于83毫秒的扫描速度,双源CT可以对心率过快、不规则的患者进行成像,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心脏检查,而且无需使用降低心率的β受体阻断剂,也不必进行多扇区采集和重建,即使房颤、早搏患者也不受影响。 其次,它的放射剂量是减半的。双源CT虽然使用了两套影像系统同时工作,但是即使与能量效率最高的单能CT扫描仪相比,它在正常心率条件下的放射剂量也降低了50%,这是因为:第一,它不需要进行多扇区采集,能够在一次心跳过程中采集心脏图像;第二,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可以根据心率的快慢自动选择最快的扫描速度;第三,它还开发了依据心电图的适应性剂量调控技术,降低心脏快速运动阶段的放射剂量。这些技术的综合使用使双源CT图像的采集速度提高了一倍。 双源CT尤其适合急症诊疗的需要。双源CT技术能够通过一次快速扫描来完成多种需要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查,并可以提供卓越的诊断图像质量。即使在最快的扫描和进床速度下,也能确保极佳的图像质量。78cm的机架孔径和200cm的扫描范围,即使遇到高大肥胖的患者也能进行全身扫描。当临床需要进行全身检查时,如有复合性外伤或需要全身血管检查的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双源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集大功率、高扫描速度以及高时间分辨率于一身,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进行危重急诊的检查。 由于这些特点,双源CT不仅在冠心病的诊断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它的扫描速度快、放射剂量低的特点尤其适于儿科先心病患者。 笔者:据说双源CT可以在任何心率、无需使用药物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对心脏进行无创检查,能否介绍一下? 徐凯主任:双源CT能够在任何心率、无需使用药物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检查并获得可靠的高清晰图像。它的时间分辨率高,是单扇区成像;心脏检查时间短,只需要数秒钟;且显示冠脉斑块与狭窄更加清晰准确。在无需控制心率的前提下可以清楚显示≥1.5mm的冠状动脉的2~3级分支,可准确判断狭窄的程度,尤其是对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对冠状动脉上钙化或非钙化斑块检测率也大大提高。双源CT对排除支架内的再狭窄有很高的可靠性,可作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随访的良好工具。双源CT对桥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准确性优于64层CT,可作为冠脉搭桥术后随访的有效工具。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变异、心肌的形态异常,使一直未能涉及的心脏灌注成像有望成为现实。 笔者:请问有关胸部三联征检查――急症“一站式”诊断是怎么一回事? 徐凯主任:病人因为胸痛来急诊的时候,快速地获得可靠的诊断信息是最关键的。对于具有极高功率储备和极高时间分辨率的双源CT来说,不但可以轻松完成常规检查,而且可以对特别严重的急诊患者完成系统性的“一站式”诊断,对急性胸痛患者通过一次增强检查,即可明确胸痛病因,查出其是心脏冠脉疾病或肺动脉栓塞还是主动脉夹层。双源CT是将多种诊断手段整合为一种,将大大节省医生和患者的宝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一站式”诊断。 笔者:能否请徐主任通俗地介绍一下双源CT的双能量成像? 徐凯主任:它是指同时使用两个不同能量的X射线源,在一次扫描中生成不同能量的数据信息,可以分离解剖结构和病变,得到超出形态学更多的组织信息、特殊细节和功能信息。 增强时采用双能扫描,根据增强后碘在组织内的分布差异,可对病变组织进行进一步分析,可比以往单纯增强扫描提供更为丰富充足的信息,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独一无二的双能量成像功能大大扩展了CT的临床应用领域,双能检查使复杂的血管结构不受骨性结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分析,有助于尿石症治疗方案的选择。此外,在评估脑出血内是否有新鲜出血、肺栓塞的范围、肌腱韧带损伤、硬斑块的分析等前沿应用上都能起重要作用。 笔者:双源CT是否还可以做肺结节的计算机辅助检测? 徐凯主任:是的。肺癌是与癌症相关的最常见的死因。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双源CT肺部检查能有效帮助医师检出肺结节,提高诊断效率。通过低剂量扫描,软件自动检测肺部病变并进行病变的识别、分离与评估。精确测量体积和直径,支持病变追踪与治疗随访。 笔者:双源CT还可以对哪些方面进行检测? 徐凯主任:还可以做各部位血管CTA成像、CT结肠仿真内窥镜检查、CT灌注成像等。双源CT的设计是血管可以三位成像,将血管与骨骼分离开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诊断方便,评估准确。对于结肠仿真内窥镜检查,它可以同时评估肠腔外腹部及盆腔器官的情况,能够检查到结肠皱襞后方的盲区,使检查更完善。关于灌注成像,它可用于脏器和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检测。还可对如头颈、肝脏、胰腺、肺、前列腺等多个部位进行检测,使用方便,用途广泛。 目前在徐医附院,双源CT机已经投入使用,是苏北地区首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CT机。徐医附院力求使用先进的仪器,挖掘出更丰富、更细微、更本质的疾病信息,让你彻底了解自己身体。 徐医附院医学影像科咨询电话:0516-85805852、85807275、85802128 (《扬子晚报》 2009年2月6日 A24版)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