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徐医附院治愈量世界第一
发布时间:2010-11-12 00:00:00
浏览量:0
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徐医附院治愈量世界第一 布-加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的疑难重症,“老烂腿”就是其最突出的表现。自1990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率先在徐淮地区应用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以来,已治疗病人1458例,为国内和国际上最大的一组,治愈率达99%,达到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 “有孔必入,无孔不入”,“介入已经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独立于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前景广阔,目前我们已在87种病症上应用了介入治疗。”徐医附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祖茂衡教授告诉本刊记者。 紧急救援:火车上传来呼救声 “我们现在挺好,……无以为报,实在惭愧!你一直忙于医疗事业,不打搅了,福建小杨。”“你们千里之外来求医,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祖茂衡教授的手机里现在还保留他和福建小杨的短信记录。 “尊敬的祖教授,我老婆是布-加综合征患者,久治不愈,医生推荐我们到徐州治疗,打您办公室电话没人接,我们什么时候去您那里?恳请回复。”今年9月8日,祖茂衡教授接到了福建小杨的求助短信,通过电话,祖教授了解到,小杨的爱人,今年36岁,10年前即出现腹胀、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4年前就诊于北京某医院,术后腹水、腹胀稍缓解。4个月前患者症状加重。在多方求医均无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得知徐医附医院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向祖教授求助。 9月11日,小杨带着爱人从家乡出发,坐火车赶往徐州,然而,在火车上颠簸了17小时后,由于重度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患者于9月12日早晨7点在火车上发生了肝昏迷,小杨在火车上心急如焚:下车返回,于途中下车就地抢救,还是继续赶往徐州?他通过手机与祖教授联系,祖茂衡教授通过电话了解病情后,要求家属一小时一次与他保持联系。“到南京站了吗?现在情况如何?你爱人现在清醒了吗?请与车长联系,请南京站帮助。”祖教授一面安稳病人家属的情绪,一面紧急向医院领导做了汇报,医院领导与徐州火车站取得联系,组织医护人员前往火车站台迎接。 “请告诉你来的车次,以便接车。”9月12日晚10点,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一被抬下火车,随即被等候多时徐医附院的医护人员接到介入放射科病房进行抢救。经过一夜的抢救,患者逐渐脱离了昏迷状态。 转危为安:“自己走着就回去了” “12日夜里,经过一夜的抢救,病人清醒了。”祖茂衡教授说,“按照铁路上的常规,病人在火车上昏迷是要就地下车的,病人的病症那么重,陪护的也只有她丈夫一个人,说实话,我们是冒着风险的,但我们有信心,人家奔咱来的,咱就要为病人的生命负责。” 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福建患者左、中肝静脉完全闭塞,肝右静脉近心端闭塞,血清白蛋白只有17克/升,胸腹腔内大量胸、腹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而且大量胸腹水还使下腔静脉及肝脏解剖位置发生了改变,介入治疗难度极大。如果不能将阻塞的肝静脉尽快开通,将危及患者的生命。面对危重病人,是保守治疗等病人一般情况恢复后再行介入治疗,还是采用积极的方式尽快将闭塞的肝静脉开通?祖茂衡教授选择了后者。9月18日,祖教授带领张庆桥副教授等医护技术人员,克服了由于心脏和肝脏移位使常规器械难以到达肝右静脉闭塞处、心动过速、缺氧等种种困难,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患者的肝右静脉终于被成功开通,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腹胀明显减轻,胸腹水已大部分消退。 “10月10日,小杨两口子就坐火车回福建了,可以说,病人是完全走着回去的。前两天还发短信说一切都好呢!”“艺高人胆大”的背后是医者的责任,危难时刻这种勇于承当的仁爱之心总是给人以感动。 一天6台手术: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布-加综合征是由两个外国医生发现并命名的疾病。‘布’和‘加’是两个医生名字的简称。肝静脉和肝静脉入口上方之下腔静脉无论哪一段阻塞都叫布-加综合征,通俗讲就是肝脏的血液回流不到心脏了。”祖茂衡教授说,“这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肝脏内有三条肝静脉,通过它们,肝脏的血液流回至心脏,以保证肝脏的正常运转。肝静脉阻塞有可能是其中的一条或两条甚至三条静脉全部阻塞。第二种情况是:肝静脉回流正常,而全身静脉回流心脏的必经之路――下腔静脉出现了阻塞,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溃疡等症状。第三种情况就是上述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布-加综合征长期不愈回使下肢溃烂,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在黄淮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1985年之前,我国医疗界称它为‘极为罕见病’,都不知道这个病真实姓名,大量病人并不知道‘老烂腿’就是布-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因为没有人认识它,一直被误诊。布-加综合征恰恰是介入治疗的最佳适应症。” 为了使病人在微创下得到有效的治疗,徐医附院1990年在徐州地区率先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技术治疗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以来,已治疗患者布-加综合征达到1458例,是目前国内和国际上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最多的医院。2000年以来,该科下腔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9%,肝静脉阻塞的介入治疗成功率达95%,被国内外专家评定为我国使用介入技术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典范。 “好名传千里”,祖茂衡教授至今保留了1458例病例的所有资料,“安徽的、河南的、山东的、河北的、重庆的、上海的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在他的电脑中,记者发现,今年7月16日,6台布-加综合征手术依次在徐医附院导管室内进行。一天内成功开展了6台布-加综合征介入手术,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有孔必入:看病走新路,医学有介入 熟识现代医学发展的人,一定也熟识这句话:“看病走新路,医学有介入”。自1964年美国医师Dotter在世界上完成首例PTCA手术至今,介入医学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迅猛发展。 介入治疗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也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通过导丝,慢慢地将阻塞部位穿透(阻塞物可以是一层膜或血栓),然后用球囊将阻塞部位撑开,放入支架,这样就可以保证静脉血液回流顺畅了。”介入治疗被业内人士形象地成为人体内管道工,血管遍布全身,掌握着生命的脉搏,一根细细的导管就是通过血管进入各器官、进入食管和气管等管道内,“有孔必入,无孔不入”。祖茂衡教授说,“将该通而不通的血管打通,将不该通而通的血管给它堵死,例如布-加综合征就是因为血管不通,而其他一些病症则是因为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就需要给它堵死。”“有的病人,气管不通畅,将气管支架放置后,病人下了手术台马上就可以走了。食道癌患者,不能进食,通过介入,马上就能进食了。” 祖茂衡教授说,介入疗法的多数项目都是在血管内进行的,不用开刀,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并发症很少,疗效确切,立竿见影等优点,对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脑血管畸形等都有极佳的效果,“特别是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重点突破’,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直接把肿瘤的血管堵死,饿死它。” “介入已经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独立于内科、外科之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祖茂衡教授说,“介入治疗正在一步步迈向更宽广的天地,目前我们在实践中,已在87种疾病的诊治上应用了介入治疗。”祖教授说。可以预见介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与惊喜! 徐医附院介入放射科简介 介入是“年轻”的医学技术,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尚属新兴边缘学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高瞻远瞩,早在1990年便率先在全市开创了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首创了肝静脉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压迫固定血栓的新技术,提高了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成功率。 徐医附院目前已经拥有全国最优秀的介入放射治疗医务科研人员;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带有旋转功能和三维重建功能的平板数字化血管造影设备。介入放射科也已将介入治疗广泛地应用到人体内各个系统,在布-加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和脑动脉瘤等疾病上的创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并因此获得国内医学领域的权威奖项。如今该科的介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地位,是徐淮地区唯一的江苏省省级重点临床专科。 |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