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健康教育医疗新闻详细

徐州日报:“假”神仙 真医术――走近患者口中的“神医”贾先红

发布时间:2013-03-26 00:00:00   
浏览量:0


   3月22日,徐医附院门诊二楼中医科。
   副主任贾先红的诊室在走廊尽头,门口围着一群翘首以盼的患者。木头门“吱呀”一声开了,一群脑袋立即伸到门里看――啥时轮到我?
   “贾主任的号太难挂了!”所有患者一致感慨:门诊窗口挂号要提前一个月,网上挂号常要提前一周,每天30个号源几分钟就抢没了。
   不过,大家都说:“贾主任看病‘神’得很,等多久都值!”
   看病,他能双手把脉
   中医越老越吃香,这谁都知道。但,看看贾先红,今年不过42岁,工作16年,实在算不上“老”中医。不过,他有“双手把脉”的绝活,善于辨证识病,用药极准。
   记者在候诊室遇到一位50多岁的患者,他说自己患胆石症已经10多年了,到处求医,都建议手术摘除。然而,在术前进行抗生素消炎时,全身皮肤变黄,吃东西就吐,根本无法配合手术。
   后来朋友介绍他来找贾先红。贾先红两手把脉,静辩约三四分钟,告诉他:中医能治。开了10服药,看上去都是平淡无奇的草药,但吃下第一服立即疼痛减轻。吃完10服药再来查,胆囊中已没有了结石,只是胆总管炎症仍在。现在,他坚持每月来复诊,希望根除炎症。
   中医问诊,把脉必不可少,双手同时把脉可不多见。“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贾先红说,人体两边的脉各主不同器官,双手把脉,能对身体症状了解更透彻,既提高效率,又能洞察病机,对症下药。
   “双手把脉考验的是‘真功夫’。搭上脉,就能随之‘看’遍患者全身腑脏气血,没有扎实的功底绝对做不到。”正在中医科进修的基层中医师王珍说。
   做人,讲究“良心”二字
   贾先红的号难挂。找他看病,托人插队?不可能!
   这点,身边熟人都知道。“人家都等了一个月才看上病,你好意思占用人家时间吗?今天人太多了,再说,再说吧……”记者见他微笑着拒绝了一位熟人的请求。
   他的时间,的确排得太满了。周一、三、四、五上午门诊,每个病人仔仔细细把脉、问诊,少说花上八九分钟,原本12点就下班,往往都要拖到下午1点多才能看完;其余时间都“泡”在了病房,详询每位病人的情况,随患者身体状况及时更改药方,常常一下午都没时间到办公室坐一下。
   时间再紧,对待患者,他绝不敷衍。记者采访时,遇到80岁的张大爷,拿了一张方格纸,用铅笔写满了问题,特意挂了号来问贾先红。老人耳背,大声问。贾先红就凑到他耳边,大声答,老人不停地点头。
   “他们问题再多,贾主任也不烦,全都耐心解答。”王珍说。贾先红不觉得这有啥值得烦:“人家信任你,你也得凭良心做事,这才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贾主任不仅耐心,而且处处替我们着想,从不开贵药。也奇怪了,那些普通、便宜的药,经他一组合,效果就特别好!”张大爷连连称赞。
   神仙?做不成,就是个普通大夫
   很多人管他叫“神医”、“神仙”,贾先红说,这他可做不成,他就是个普通大夫,顶多是个出了点名的大夫。
   名声背后,他的努力很少为人所知。16年来,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起阅读中医典籍两小时。一本《黄帝内经》永远搁在床头,读了不下20遍,“每遇疑难问题,再读一遍,总觉有新发现。”
   今年3月4日,中医科成立了病房,这下,贾先红更忙了。住院的病人中很多肿瘤患者,都是从周边省市慕名而来的。贾先红说,他希望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有新的理论构思,真正创造一种绿色的肿瘤疗法。

(2013年3月26日  6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徐州日报:“假”神仙 真医术――走近患者口中的“神医”贾先红